发布时间:2022-01-11 14:05:34 人气:
时光飞逝,我们已经踏着新年的钟声,进入了2022年。回首翻看2021年,国际局势动荡,欧洲国家疫情控制仿佛脱缰的野马,一轮接着一轮,国际经济也在这种不稳定的因素下持续下行。而中国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不仅控制住了中国疫情,也在经济上发布各种激励措施,促进国内经济稳步增长。
身在无人机行业,也体会到无人机行业发展变化。2021年5月,做为无人机行业的头部企业大疆,也成为了美国继制裁华为后的新目标。但大疆通过自身实力证明了自己,以全球无人机市场70%的占有率,行销国际100多个国家的骄人业绩证明,中国的企业也能靠科技创新,引领国际消费市场。
做为无人机的头部企业成都纵横于2021年2月成功上市;极飞也于2021年11月递交了招股书,准备在国内上市;中航无人机也在2021年登陆了科创板。这三家无人机公司在2021年的成功上市,为国内无人机行业今后的快速发展树立了标杆,同时国家又发布了针对智能制造企业的利好政策,国内无人机企业2021年融资规模达到了160亿。
中国对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采取的是"促","管"两手抓的方式。一方面各地出台了促进无人机行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如成都出台了高达千万的无人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推出了《关于促进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另一方面民航局印发的《民航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加强机场安全整治方面,针对机场净空保护、鸟击防范等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黑飞无人机等破坏机场净空环境的行为。该项行动将持续至2022年底。2021年1月1日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和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合并。12月北京市公安局近日向市民和在京单位发公开信,无论在北京地区任何地点、全年任何时间组织“低慢小”航空器飞行活动,均要预先向空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是国家为让无人机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的重要举措。
2021年无人机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向标的事件。大疆创新于4月份正式宣布进入无人车这个赛道,此前大疆于2017年就开始在人才引进上布局无人车这个领域,可以说将无人机技术扩展到无人车这个领域,也不失明智之举。而这个举动,是否说明大疆在触摸到行业”天花板”的一个重要举措,给人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而上市企业成都纵横自上市以来虽然销售业绩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持续性的亏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自上市以来净利润不升反降。在其2021年上半年报告中,经营状况分析中有几点,为同行业发展提出了借鉴很参考:第一,下游企业重点还在地理信息行业,导致年度同期收入降低42.94%;而安防监控,应急,能源巡检同比增长26.03%,这说明无人机企业在拓展新应用领域的不足;第二,在报告期内,应加强产业生态打造,与软硬件系统提供商共同打造工业无人机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无人机在下游重大市场应用项目,这说明成都纵横在下游还未发现重大的应用场景,因此掌握应用场景的企业未来发展将有很大的机会。
另外在风险因素中提到两点:第一应用行业分散,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实这点对于行业分析的不尽透彻,目前行业需求正在飞速发展,只不过成都纵横重点在于产品制造,而非行业应用。行业应用重在降本增效,解决用户痛点,只有长期耕耘于行业的企业才能敏锐的发觉到真正的行业应用需求。第二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指新型冠状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其实这个影响是普遍性,对于无人机企业来说,应适度调整企业发展的策略,来适应这种不确定环境变化,同时也应看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也是未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成都纵横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无人机企业,在2021年经历这种各种不利因素下砥砺前行的企业,为无人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上半年的财务报告说明了无人机制造企业的痛处,重点在于如何寻找到更大的应用市场。
而作为无人机培训行业来说,因为受到行业监管风险,和疫情的两大影响。就拿北京来说,因为两会以及重大节日的影响,北京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上,至少影响了6个月。而国家推出的双减政策,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受到了不少影响,而针对于职业教育又提出了鼓励措施。因此无人机培训企业,也应在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变化下,针对于无人机驾驶取证培训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应寻求创新。2021年无人机驾驶取证培训,在实操阶段实行电子围栏的考试方式就是一个技术上的创新。而未来数字孪生,场景模拟,互联网化的学习模式是否还能在无人机驾驶取证培训的过程中有所创新,也未可知。
目前无人机制造企业也好,还是无人机培训机构也好,企业大多属于初创期,盈利实属不易。而投资机构则成为无人机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推进器,如果未来市场好,这些企业会有一丝曙光。但是从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向看,前景不是很乐观。首先,获得投资的无人机企业大多以无人机制造为主营业务,在大疆占领消费领域市场的情况下,只有行业这个主战场,未来竞争将相当激烈。第二,行业市场门槛比较高,需要长时间的挖掘和培育,目前整个行业形成漏斗型的状态,制造企业获得融资维持度日,而服务和开拓市场的公司夹缝中生存,产品销售市场难以打开,应用场景的市场出路不解决,未来制造型无人机企业的前景也很暗淡。因此投资机构和制造型企业应在产业下游及早布局,不然未来市场需求的瓶颈将是制约无人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纵观2021年全球经济出现下行状态,中国经济要实现稳增长,无人机行业的企业面临困难不少。只有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并举才是无人机行业发展的两件法宝。而建立行业发展生态,国家政策以及企业投融资,也不能只盯着制造型企业,不能造成头大尾小局面,市场要想撬动,必须疏,堵并举,企业才有活力,市场才能扩大。无人机企业应在稳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壮大自己,占领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