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18亿亩基本农田,农药喷洒作业耗费大批人力物力。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对现代化智能农机需求越来越大。应用无人机植保作业能做到节省大量劳动力,节约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快,规模作业能达到每小时150-240亩,效率比常规机械喷洒至少高出100倍;植保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暴露于农药下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植保无人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很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成本;同时由于喷洒喷头位于螺旋桨下方,喷射的雾滴穿透性能更强,有时能达到作物根部,由于螺旋桨的气流扰动,使得作物的叶面进行翻卷,可以喷洒到叶面背部,且植保无人机作业高度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喷洒农药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农作物、树木的穿透性,防治效果好。
各植保无人机分批次同时执行,具有统一规格,尤其对大面积林业、草原、农林有着高效作业的巨大优势;可视化操作界面,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观测到林业、草原、农林等农作物的相关数据,同时对植保无人机操作所输出的数据能够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整,作业后的数据能够保存分析,对林业、草原、农作物的后期数据分析提供确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在林草方面的应用
我国拥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既是森林资源大国,又是森林火灾多发国家。森林、草原由于面积广、密度大、监测困难,传统的人工巡护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林草资源防护的作用了。有效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解决林草资源调查、防火等问题,已成为林草工作的重中之重。
林草资源调查、荒漠化监测、火灾监测、火灾救援和动态管理:无人机可携带高清摄像机和相关遥感设备,高空实时拍摄作业,进行森林草原资源调查、荒漠化监测,可有效解决目前森林草原防火瞭望、地面巡护无法顾及的偏远林火的早期发现、报告和处置问题。由于无人机高空飞行,可拓宽地面巡视视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统观大局。
森林草原病害虫监测及其防治:近年来,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造成林业及草原有害生物种类增多,灾害发生程度增强、面积增大,相比以往人工喷洒农药的方式,通过无人机喷洒药物、监测能大力提升林业及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水平,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林业及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